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酒业 >

“两起事故惊人的相似”,《泰坦尼克号》导演谈“泰坦号”事故!5人遗体恐难寻...律师:家人仍可起诉-全球观天下

2023-06-24 14:49:0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张锦河


(相关资料图)

6月18日,一艘参观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的载人潜水器“泰坦号”在大西洋海域失踪。

据新华社6月23日消息,美国海岸警卫队22日说, “泰坦号” 已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死亡。

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22日接受采访时,谈论了“泰坦”号潜水器的悲剧, 称这起事故与“泰坦尼克”号沉船惊人地相似,令人震惊。

法律专家表示,尽管乘客在出发前签署了免责协议,但这样的协议可能无法保护潜水器运营商免受受害者家属的诉讼。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邮轮从英国首航美国纽约市途中撞上冰山后沉没,1500多人遇难。1985年,邮轮残骸被发现,位于大约3800米深的海底。

卡梅隆:对两起事件相似性感到震惊

环球网23日援引英国《卫报》报道称,卡梅隆采访中表示,他“对‘泰坦’号潜水器的遭遇与‘泰坦尼克’号邮轮沉船悲剧的相似性感到震惊”。他提到, 深潜工程行业的一些尖端人员曾经警告过这个深海潜水器运营公司, 说他们所做的太具有实验性了,无法搭载乘客,需要认证等等,而“泰坦尼克”号的船长事发前一再被警告船前有冰山,但他还是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全速驶入那片海域,结果导致许多人丧生。

(图片来源:卡梅隆在22日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的视频截图)

卡梅隆说, “我认为这是令人震惊的,它真的很不现实。”

报道还称,卡梅隆说,作为潜水器上乘客之一, 他的朋友保罗-亨利·纳尔格莱特的死让他“无法接受”。 报道称,除纳尔格莱特外,还有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也因“泰坦”号潜水器事故遇难。、

据红星新闻,卡梅隆还表示,此次“泰坦”号内爆事件, 可能对有探险想法的探险家们造成负面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花高价前往这些有趣的地方探险,我并不想阻止他们的这种行为。”这位曾33次前往“泰坦尼克”号沉船遗址考察的导演强调,大家需要谨慎选择搭乘的交通工具。“你必须确保所乘交通工具是经过安全认证的。”他说道。

报道介绍,卡梅隆本人曾33次潜入沉船,不仅拍摄了奥斯卡获奖影片《泰坦尼克号》,还拍摄了纪录片《深渊的幽灵》。他称自己“在船上待的时间比当年船长待的时间还长”。

5人遗体恐难寻,或将启用深海打捞系统打捞残骸

据红星新闻, 在被问及打捞乘员遗体的相关问题时, 负责搜寻工作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约翰·马格尔回应称,此次搜救行动环境极其恶劣,“我们将继续在附近区域进行搜索,但 前景不明 。”英媒称,即便搜救船能准确定位到“泰坦”号,怎样把其打捞上来也是一项重大挑战。约翰介绍,接下来ROV将继续收集信息。有报道指出,虽然某些ROV设备的确能移动物体,但其很难将深海处大型碎片打捞上岸。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分析认为,在此情况下,需要借助深海打捞系统(Flyaway Deep Ocean Salvage System,FADOSS)将“泰坦”号打捞出来。据介绍,FADOSS可以将重达27200千克(约合27.2吨)的物体从深海打捞起来,能在近6000米深的海底作业,常用于打捞沉没的大型物体,如坠海的飞机或船只等。美国海军此前曾使用该打捞系统,回收了一架坠入海里的F-35C舰载战斗机。

据悉,FADOSS的一端将通过ROV连接到坠海船只上,并将其打捞上岸。深潜专家马克·马丁进一步介绍,很多用于海上天然气和石油施工的船只都配备了类似的系统。报道称,一艘正赶往搜救地点的商用船只便搭载了FADOSS系统。此外,美国海军也提供了一套FADOSS系统,不过按照海军官员的说法,这套系统的安装需要花费至少一天时间。

律师:尽管已签署免责协议,家人仍可起诉

澎湃新闻援引路透社22日报道,五名乘客每人支付了高达25万美元的旅费,他们签署了免责协议书。一位在2022年7月参加涉事潜水器运营公司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旅行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透露,他签署的免责协议书仅在第一页就提到了三次死亡的可能性。

路透社称无法独立确认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免责条款。该公司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路透社分析称,免责协议并不总是铁律,如果存在未被完全披露的重大过失或危害的证据,法官同样会拒绝豁免。人身伤害律师兼海事法专家马修·D接受采访时称,“如果这艘潜水器的设计或建造方面有一些信息没有告知乘客,或者有信息表明它不适合这次潜水活动,但公司还是明知故犯地运营,那绝对违背了免责的有效性。”

另一名人身伤害律师约瑟夫·罗表示,尽管有免责条款,但也有遇难者家属得到索赔的例子。在外界得知遇难原因之前,无法确认豁免是否适用。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华社、环球网、红星新闻、澎湃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

相关阅读